(文/张志峰 编辑/马媛媛)卡塔尔世界杯已进入激烈的半决赛角逐,亚洲球队再次无缘4强,每当球迷们对于日韩球队淘汰或惋惜、或嘲讽时,心里总不免会想起国足。
自2021年秋季以来,伴随着中超足球俱乐部最大的金主行业房地产的没落,与房企羁绊多年的中国足球也正经历一场蜕变。
实际上,目前中超新赛季18支队伍中,只有由国企主导的上海海港、山东泰山、成都蓉城等少数几家平稳运营,其余俱乐部均存在资金紧张、欠薪问题。
这十年间,地产商带着资金、场地进入足球领域,重金招募中外球员、教练,追求在最短时间内打出影响力,这成为了俱乐部们惯用的模式。
如今地产商们普遍自身难保,盛行十余年的中国足球“金元时代”终于落幕,曾经的荣辱,仿若一夜间变成了一地鸡毛。
重金砸成就
很长一段时间来,说起国足和地产商,这两个因为足球俱乐部深度捆绑的群体,国人态度出奇一致的又爱又恨。
从2010到2020这黄金10年,16支中超球队中15支的股东是房企。
如广州恒大、绿地申花、河南建业、万达的大连人、富力的广州城、华夏幸福的河北队等,在一代球迷的记忆中,几乎是一体的。
彼时的地产商与国足,称得上相互成就。
如最早投资足球的河南建业,从1994年决定投资足球队,至今已经近30年历史,胡葆森对于足球的投资与热爱丝毫不输房地产,建业足球队也曾经一度成为中超乃至亚冠赛场上的强队。
再如以豪气著称的广州恒大,许家印自2010年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起,短短十余年间不计成本、狂掷约150亿元,想要打造一支“梦之队”。
尽管槽点十足,但不可否认的是,广州恒大足球队的两次亚冠冠军与其背后强大资本加持密不可分。
而事实上,地产商之所以热衷于足球,除了老板个人爱好之外,更大的因素在于足球这项竞技运动自身魅力所带来的商业价值。
就如世界杯、欧冠等全球顶级赛事,作为品牌传播的高效催化剂,其商业价值从来不会被低估。
像中超、亚冠等大赛的赞助,对于中国企业展示品牌形象、提升知名度和未来发展空间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特别是2010年前后,正是国内房地产快速崛起的年代,地方性房企本土竞争压力巨大,同时也有部分房企在本土发展遇到瓶颈,急于进行全国性扩张。
举个例子,恒大甚至甘愿支付天价违约金,私自用“恒大人寿”替换“东风日产”的胸前广告位;此前还出价800万元回购一场赛事胸前广告,用于“恒大粮油”的推广。
及至2022年,天眼查股权关系显示,18支中超球队中仍有16支由房企在背后支持,除了上海海港、山东泰山、成都蓉城、梅州客家、浙江队之外,其余13支均或多或少爆发欠薪消息。
转载请注明:CQ9电子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» 心声写照 » 中国足球失去地产商这一年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